2019年11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此次峰会聚焦“经济增长打造创新未来”主题,倡导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的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旨在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金砖方案”。
峰会发表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巴西利亚宣言》,宣言分为“加强和改革多边体系”、“经济财金合作”、“地区热点问题”和“金砖务实合作”四部分,涵盖了外交、经济、安全和公共问题等多方面,表达了新兴经济体对全球治理和世界发展方向的战略期待。
多边主义是金砖机制的“灵魂”
金砖合作机制是新兴经济体结伴参与全球多边治理的重要平台。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产生背景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该危机暴露了现有的全球治理机制中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和代表性不足的弊端。
2009年,首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在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举行,“金砖”由投资槪念正式转化成多边合作机制,金砖国家的合作被视为是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结伴参与全球治理的有益尝试。2011年,在中国倡议下,南非受四国的邀请参与在中国三亚举办的第三次峰会,金砖由四国的金砖“BRICs”变成了五国的金砖“BRICS”,实现了金砖机制的首次“扩容”。
2017年,在中国举办的第九次金砖国家厦门峰会上,中国邀请了全球范围内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参会,确立了“金砖+”机制。“金砖+”机制,是金砖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组织进行对话,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扩大金砖“朋友圈”的一次范式创新,旨在将金砖合作打造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平台。
2018年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峰会延续了厦门峰会的理念和“金砖+”合作模式,广邀非洲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组织主席国参加。“金砖+”合作模式为金砖国家成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以及金砖合作机制将来可能的扩员奠定了基础。
2019年11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利亚出席金砖国家峰会(@新华社)
除了促进南南合作外,金砖合作机制还是促进南北对话的重要渠道。十年来,金砖国家承担了发展中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平台上积极协作,共同设定议程,努力制订国际规则,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程,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大大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例如,金砖国家均是二十国集团成员,每次二十国集团峰会之前,金砖国家领导人都会先碰面,在重要问题上协调共识,在峰会上尽可能站在同一立场与发达国家开展对话,以寻求更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模式。
金砖新开发银行不但是金砖合作走向机制化的一个里程碑,还推动了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改革。金砖合作机制切实推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货币金融机构的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正是由于感受到新开发银行以及中国倡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压力,美国国会才在2015年底最终通过了2010年版IMF改革方案,使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得到提升,五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上升到13.2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上升到14.91%。
多边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金砖国家的多边合作具有广阔而美好的发展前景,有多方面的优势。第一,有利于维护开明国际秩序。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民粹主义倾向,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沉渣泛起,正在威胁世界的稳定与发展。金砖国家作为五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行为体,有责任共同应对多边主义面临的重大挑战,维护现行国际秩序,维护联合国和国际法准则,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共克全球性问题。当今世界面临环境问题、恐怖主义、国际军控等诸多公共问题,这些问题具有跨国性、公共性,超出单个国家的管辖与治理的范围,只有依照多边原则积极开展全球治理才能实现对这类问题的有效管控。
第三,有利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缓慢且经济民族主义情绪泛起。金砖国家作为五个新兴经济体,积极开展多边合作不但有利于开放市场,鼓励资金流通,还有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塑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公平开放的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