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登录
要建月球基地?中国称将建地月空间经济区,年产值将达10万亿美元
2019年CALT论坛于10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在大会上透露,中国将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地月空间经济区,专家预测到2050年前后,中国每年在地月空间经济区的总产值可以达到10万亿美元以上的规模。

包为民在报告中表示,未来中国地月空间的经济总产值潜力巨大。中国必须发展出高可靠、低成本、航班化的进出空间运输系统研究,力争在2030年完成基础问题研究,突破关系技术;在2040年建成高可靠、低成本、航班化的航天运输系统,到2050年左右建成地月空间经济区。



地月空间指的是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空间,最核心的就是地球到月球之间的空间运输能力。包括近地空间、月球引力空间和地月转移空间,未来将会建成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空间运输体系、空间资源探测与开发体系、空间基础设施体系三大体系。其未来业态包括基础产业、应用产业、开发和利用产业、拓展产业等。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空间运输能力是建立和运营月球基地的关键。因为要建立长期的大型月球基地必须要在地球和月球之间进行频繁的地月空间运输,包括人员和物质的支持。可以说地月空间运输能力将直接决定着月球基地的建设规模,也会影响到月球基地未来的运营规划。



为了解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专家设想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公交系统的分阶段运输地月空间运输体系,可以分为近地轨道运输系统、地月转移运输系统和月面起飞与着陆运输系统。分阶段完成运输任务是目前航天技术水平下最科技的解决方案,将会在月球与地球之间形成一条“高速公路”,大量的人员和物资可以经常往来于两个星球之间,这个运输系统必须要具备安全可靠和运输成本低的特点。

当然,不同的运输对象对安全的要求也不同。人员的运输速度可以更快,安全性应该要求更高,货物的运输可以对时间和安全性要求放宽一些,能在一定时间内送达就可以。



包为民认为,未来在空间站、载人月球探测、太空旅游及在轨科研、生产、试验等载人航天任务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对月球等空间资源的开发和能源利用、在轨制造已经成为国际热点。未来各国目标重点锁定了月球、小行星和火星等三类天体。国际宇航科技相关研究也表示,在2045年之前,97%的进入空间任务还是集中在地月空间,100%的任务仍要从地月空间出发。

根据包为民的设想,中国未来会在第一阶段进一步提升基础空间运输能力,降低成本;在第二阶段,建设航班化运输系统,建立天地往返的地月球空间运输体系,初步建成经济区;第三阶段,在2045年左右全部建成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