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登录
解析波兰战役,并不是因为双方兵力相差悬殊,而是因为这些原因!
Edd 2019/9/6 15:38:35
战争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被迫割让大片土地,其中但泽被划归波兰辟为自由市,波兰取得了进入波罗的海的出口,但”波兰走廊”将原连成一片的德国领土分成了两块,东普鲁士成了远离德国本土的孤岛,使德国人耿耿于怀。希特勒执政之后大肆扩军,重整军备,一心想要洗刷《凡尔赛条约》的耻辱,短短几年时间使德国重新成为了欧洲军事大国,英法的绥靖政策让其野心得到极大扩张,吞并奥地利、夺回苏台德地区之后,又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接着又把眼光伸向了波兰地区。

战前分析,小编会在将来的文章中分析。今天小编重点分析下,波兰战役为什么在一个月内结束?本该旗鼓相当的两个大国为什么会差距这么大。

小编认为,波兰战役之所以在一个月之内结束,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德军方面:

1、政治上,希特勒对时局精准的的判断。

虽然英法与波兰结成军事同盟,不过希特勒凭借自己惊人的直觉,准确的判断出英法并不是真正愿意为波兰打一场战争,从而一意孤行的对波兰开战,在大战略上进行了一次孤注一掷的大豪赌:他留下少部分老弱兵力防守西线与强大的英法联军对峙,将主要兵力用于对波兰的战斗,这就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先决条件。

2、装备上,德军装备的先进和训练的现代化。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导致德国战争武器被大量销毁,《凡尔赛条约》又只允许德国拥有10万常备军,这就使德国想要崛起,就需要一切从零开始。这反而逼着德国从一战的体系直跳现代化。无论是开发、设计、生产,还是质量、性能、功用,都已采用现代化作战的标准制作,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德国空军拥有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战机;德国海军也建造了当时最先进的战舰;德国陆军在古德里安的极力鼓动、希特勒的大力支持下,将坦克集中起来使用,通过和其他兵种的合理搭配,建立了集机动和火力于一体的装甲师,以及具有快速运动能力的摩托化步兵师。

3、战略上,德国战略的成功执行。

战前德国已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对波兰形成包围之势,波军又将部队配置在边境地区,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便将击溃边境地区的波军、攻向华沙、合围维斯瓦河西岸的波军集团作为第一阶段的任务;同时又利用快速运动兵团从南北两侧进行深远的迂回作钳形攻击,在沃姆扎一布列斯特一俄罗斯拉瓦一线关闭外合围圈,击溃并消灭内外合围圈的波军部队作为第二阶段的目标,在完成这两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后,再扫荡其余地区孤军作战的波军。在战役实际过程中,这个战略计划如教科书般的得倒了完美的执行。

D、战术上,“闪电”战术的初次成功运用。

由于波兰军队武器陈旧落后,同时又丧失制空权,缺乏现代化作战技术兵器,特别是匮乏反坦克武器,因而由骑兵和步兵组成的波军对德国装甲兵团无力抵挡,使其如入无人之境;陆军装甲兵团快速推进,作深远的战略纵深渗透,在敌人后方制造混乱局面,分割、合围敌军部队,瓦解敌军士气,同时使其无法完成动员;掌握制空权的空军进行战略轰炸,阻止敌人兵团运动,瘫痪交通要道,配合陆军作战,轰炸城市迫敌投降。陆海空三军立体作战的方式,开创了现代机械化战争的新纪元。

波军方面:

1、领导层思想保守落后。

波兰在1920年俄波战争中战胜苏联之后,对自己的建军理念和军队产生了盲目的自信,固步自封以致在战争开始前,其军事思想已经完全落伍,停留在一战时期的水平,甚至在战争开始时还坚信大量骑兵的价值;对于现代机械化战争观念和德国迅速发展的装甲兵团的作战方式几乎一无所知,更不用说空地协同作战的战术了,以致当德国机械化快速运动军团高速推进时,根本无法应对,一筹莫展而致全线溃败。

2、对英法抱有幻想造成战略失误。

波兰政府轻信英法两国的承诺,指望联军从西线攻击德国的时候,自己也可以从东线及时实施坚决的反击,两线夹击打败德国,因而将全部军队部署在德波边境,北线三个兵团从不同方向夹击东普鲁士,”波兹南”集团军拥有强大兵力以便在西线联军进攻时向德国本土突击,就是这种被误导的战略最好的证明。英法在西线除了象征性的行动以外,根本就未向德军进攻,致使波军单独与德军作战,而其依附于两线作战的战略和兵力配置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

3、波军装备落后且不适应现代化作战要求。

开战当天波兰空军大部分就已被摧毁在地面上,缺编严重的高射炮部队对掌握制空权的德国空军无能为力,而且落后的性能无法对现代化的飞机造成多少威胁;陆军装备陈旧过时,只有很少的反坦克炮,没有装甲师和摩托化师,而相信骑兵冲锋价值的波兰陆军上层,将骑兵部队作为对抗德国装甲军团的主力,战马与坦克、长刀与大炮的对抗,居然在欧洲战场上出现,令人匪夷所思。